河与桥
作者: 文:张雨西 图:雷梦琦 发布日期:2021年04月09日 浏览次数:
中国山川众多、江河纵横,是个桥梁大国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地理气候、文化习俗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。因此经过长期的时间,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,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
武汉长江大桥
几千年中,长达6300公里的长江江面上,历来南北客货运输全靠轮船或木船载渡。直到1957年10月,武汉长江大桥于正式通车,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,形成了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的立体交通格局,同时也成为江城武汉的一道壮丽景观。
玉龙喀什河大桥
玉龙喀什河流经和田市区的这一段,处在玉龙喀什河的山前冲积扇上,河床为沙砾结构,历来是拣捞子玉最重要的河段。玉龙喀什河大桥横跨河面,桥下的河床如同调色板一样色彩斑斓。
拉萨河大桥
拉萨河大桥是青藏铁路标志性工程之一,总长近1000米,主跨为一大二小三个连拱结构,配上简洁的引桥和纯白的色彩,令人联想到飘舞在蓝天碧水间的哈达,又仿佛是雪域高原上连绵起伏的雪峰,与远处金色的布达拉宫、拉萨火车站遥遥相望,成为圣城拉萨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。
浅门大桥
温州的洞头半岛工程在洞头本岛和三盘、花岗、状元岙、霓屿这几个大岛,以及三个无人小岛之间建设7座桥,岛岛相连,并与温州相接,使洞头成为半岛。七桥中的最后一座桥——浅门大桥,连接浅门山岛和霓屿岛,桥长130米,桥头竖有仿古牌坊,上书“浅门”二字。
洛阳桥
泉州洛阳桥,是古时广东、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,其建造与南迁的中原文化有关。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中原人士,带来了中原先进、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,引导当地人开垦、发展,在山川地势与古都洛阳相仿的泉州建造了这座桥,并命名为洛阳桥。